东鹏陶瓷的前身是1972年成立的东平陶瓷厂,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整体家居一站式服务供应商,在全国拥有14大家居生产基地。
1995年的东鹏背负举债,在掌门人何新明的带领下,抓住时机,研发出“金花米黄”这一创新产品,打了翻身仗,并在国内掀起瓷砖“全国一片黄”的消费浪潮。创新也因此成为东鹏的基因,并一直驱动东鹏向前。
40多年来,东鹏陶瓷在掌门人何新明的带领下,以“建陶万千,东鹏领先”为目标,不仅见证了佛山陶瓷产业的起步、发展和腾飞,更从始至终坚持创新驱动,缔造出一个中国高端建陶行业民族品牌——东鹏陶瓷。
东鹏陶瓷的前身是1972年成立的东平陶瓷厂。1995年,该厂接管了面临困境的华泰陶瓷厂。两家厂刚刚合并时,每天都有债主上门讨债。真正让东鹏陶瓷摆脱亏损,还是“金花米黄”的惊艳面市。
1998年的一天,何新明在佛山宾馆接待客人,一出电梯门口,就看到地面铺设的一种石材亮丽美观、富丽堂皇。一打听,这种石材原来是外国进口,名叫“金花米黄”,价格不菲,只在四星级以上的酒店才铺贴。
何新明敏锐地察觉,如果自己能做出这种瓷砖,肯定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。他马上电话通知公司的技术人员到场研究。当天晚上,何新明和四五位研发技术人员在电梯门口坐了两个小时,研究这块石材。最后,大家一致认为能做出来。
东鹏当即成立专门的研发小组,与生产部门密切配合,攻克有关技术难关,争取在最短时间之内推出该产品。“当时,南庄一带建陶企业迅速崛起,设备、产品先进,东鹏面临突围困境。”何新明说,那时东鹏已经决定走自主创新之路,希望创造高附加产品开辟蓝海市场。“‘金花米黄’是一个机会。”
历经半年的不断努力,东鹏终于解决逐个难题,国内第一代“金花米黄”仿石材砖诞生。该产品一经上市,就一夜成名,备受消费者喜爱,东鹏出产多少就卖多少,有人专门开来5辆运输车到东鹏购买,还有人托关系购买。
“金花米黄”一举成名,确立了东鹏在抛光砖研发领域的领头羊。不仅陶企竞相效仿,掀起了陶瓷墙地砖“全国一片黄”的消费浪潮,东鹏也由此开启快速地发展之路。
何新明不止一次地说,创新是东鹏的基因。敢为人先,是东鹏赖以发展壮大最核心的竞争力。只有不停地改进革新,才能让中国陶瓷赢得世界尊重。
“金花米黄”的成功,让东鹏坚定了自主创新之路。2000年,东鹏开始做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,从意大利引进一台最先进的萨克米压机,并为压机量身定做配套的生产设备,当时,东鹏拥有行业内最长的抛光线、最大的窑炉,还自主设计了与之相匹配的供料系统。
2001年,东鹏研发出1.8米长、1.2米宽的砖王;2006年,“东鹏洞石”一上市,便创下产销奇迹;2008年,东鹏纳福娜洞石一上市就得到美国客商3000万元的订单,成为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,中国最大的一笔陶瓷采购订单。
东鹏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,在行业内第一个建立博士后工作站,每年投入科研创新费用占销售额3%,创新产品先后引领了行业“一片黄”“一片白”“一片洞”等装饰潮流,产品更大范围的应用于全球多个高端地标项目,如北京奥运会场馆、国家大剧院、美国帝国大厦等。
坚持自主创新让东鹏多年来始终傲居行业前列。即使在当下行业整体形势不景气的背景下,东鹏依然保持着逆势增长的势头。截至目前,东鹏已获得国家专利820多项,2017年营业收入67亿。